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作品 > 教师作品

课堂价值,在生命的对话中提升

信息来源:平山小学 信息提供日期:2017-09-1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课堂价值  在生命的对话中提升
                                                   ——观于永正先生教《林冲棒打洪教头》有感
                                                       南山区平山小学  刘文锋
 
    摘要:在教学中,于老师对教材的处理简洁而富有新意。他以他深厚的教学功力,以他对文本深透的理解,以他独到的眼光,剑指核心,引领学生在纷繁的语言文字里行走在一条明晰的主道上。于老师深谙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平等对话中不断制造疑点,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轻松风趣的教学行为背后,隐含的是于老师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生命成长的目光。课堂是学生、文本、教师相互作用、共创生命意义的对话;是生命价值,文本价值,探究价值的发现,是三者在相互交融过程中的提升。于老师《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全面而又深刻的揭示了课堂教学的这一价值所在。
关键词:繁文简教  平等对话  读法引导
 
    在教学生涯中,曾亲耳聆听过或欣赏过不少名师的课,比如支玉恒先生,又如于永正先生。名师曾给我高山仰止的感觉。当聆听过支玉恒先生的课后,我消退了这种感觉;当欣赏过于永正先生的课后,我泯灭了那种想法。因为,他们的教学风格给我的感觉一点都不高高在上。那次,于永正先生执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让我曾有幸地领略了他的教学风采。反复咀嚼,似有所感悟。现将感受最深的记在下面。
    一、以文为凭借,扣教材核心,繁文简教,深掘文本价值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水浒传》的一个选段,文章情节虽然简单,但人物关系却较为复杂。通常的教法往往会显得阅读教学目标指向不明,使得人物形象主次不分地走进学生的视野,在某种程度上,让洪教头和柴进,尤其是洪教头在学生的思想意识里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不自觉地削弱了真正的主角林冲在文本中的主人公地位,使得文本的价值取向出现偏离,这显然是有背于文本意旨的。然而,在本课教学中,于老师对教材的处理简洁而富有新意。他以他深厚的教学功力,以他对文本深透的理解,以他独到的眼光,剑指核心,引领学生在纷繁的语言文字里行走在一条明晰的主道上,那就是:林冲的为人怎样,林冲是个怎样的人?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能从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来。这里,我不得不说,在文本的处理上,所谓大师,就是能从纷繁的语言文字中,在复杂的人物关系里,一箭中的,切中要害,抓住文本价值的核心之所在。
    更值得称道的是于老师引领学生对林冲这一主要人物进行的深刻而又独到的解读: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纷纷举手说林冲是个谦虚的人,是个武功高的人,是个聪明的人,甚至有学生说林冲是个低调的人。于老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了解更深层的意思。学生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悟出了“礼、善、忍、让”。最终,师生将研读的重点落在了“让”上。一个“让”字,在进一步深入品读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层次,学生感悟出的竟是以“让”为中心的四个方面:礼让—忍让—谦让—宽让。在于老师的点拨下,进而又上升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价值观的层面上来。至此,林冲这一主人公已得以深刻诠释,其谦谦君子的形象得以充分凸显,文本的价值被深透而又巧妙地挖掘出来了。

    语言文字是人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载体。由此,文本不仅仅是一种物化的客观存在,而且是一种理性化的生命体。于老师引领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不仅被林冲的宽广的胸怀所震撼,而且从中觉悟到善待他人品质是多么的可贵。
    二、以生为根本,怀一颗童心,平等对话,尊重生命价值
    在本课教学结束时,于老师对学生说:“我们今天读懂了林冲,也读懂了洪教头,可以下课了吗?你还有什么话要跟于老师说?”一个学生说,“你很亲切、很和蔼。”又一个学生说,“你很可爱!”还有一个学生说,“你非常有童心。”于老师慈爱地笑着说:“只有不忘记自己是个孩子的老师,才是个真正的老师。”
    于老师的课堂是轻松的,是有情的,是民主的,是平等的。孩子们给于老师这样的评价,看得出,孩子们和于老师之间已经没有了距离。学生把自己当作了老师式的学生,在他们眼里,老师也成了学生式的老师,学生、老师都是课堂中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的生命体。课堂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成了生命成长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成了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往与平等对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能从于老师眼里看得到学生,看得到学生作为人的存在。上课伊始,于老师先作了自我介绍,接着说:“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语气自然,态度平和。好一个“一起学习”!没有传统师生关系的隔膜,看到的只有朋友般的平等与亲密。在一个学生读完第三自然段后,于老师对他说:“那么长的一段话只丢了一个字,只错了一个字。”好一个“只”字!其中透露的何止是对学生的关爱与鼓励,更是对生命成长的尊重与呵护!
感触最深的,要数于老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品读感悟文本核心精神价值时,与学生的一场平等交流:于老师让学生带着“林冲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去读书,正当学生要读书时,于老师从同学中找出一个学生,让他站到讲台边,于老师说:“我能猜得着同学们读完后会怎么说,我把自己猜的话先告诉你,你来作证,看我说的对不对。”说罢,躬着身子,将嘴巴凑到上台的那位同学的耳边,并用手轻捂着,开始了神秘的耳语。台下的同学,个个神情专注,不由得睁大了眼睛。自然而然,于老师孩子般的言行已将读书的要求巧妙的转化成了阅读的动力,随即学生带着强烈的阅读期待走进了文本。为了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于老师说:“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遍,读来读去,我读出来一个字,我把这个字写在我的手心上,我们五(7)班的同学那么聪明,那么会动脑筋,相信你们也一定会读懂林冲,读出这一个字!”在于老师游戏般学习方式的诱导下,孩子们又一次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文本。
于老师深谙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平等对话中不断制造疑点,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轻松风趣的教学行为背后,隐含的是于老师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生命成长的目光。
    三、以读为抓手,贯读以始终,读法引导,提升探究价值
    “读”是于老师在本节课教法上的一条主线,“读”贯穿于课的始终。于老师的教学思路明晰,训练重点明确。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于不知不觉中,不仅把书读透了,而且习得了读书的方法。
    在朗读指导中,于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读出不同人物语气,再现不同人物的性格。除此,还尤其重视范读。其范读,形神兼备,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因此,学生总能在于老师入情朗读的感召下,产生强烈的朗读愿望,迸发出自主表现的情感。
于老师的阅读指导,层次清楚,十分重视阅读方法的引导。从开课时的认读生字,读准多音字扫清朗读障碍,到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从引导学生读自然,读出感受,到引导学生在整体读的基础上找重点段读,获得新的感悟;从引导学生从文字表象,到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读出人物的智慧、精神与情感,无不体现了朗读训练层次的严谨和对朗读实效性以及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视。于老师的阅读指导遵从于学生的认知规律,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我们在看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也看得到学生在于老师的引导下的成长。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于老师没有忽视在阅读细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他对学生说,读课文要一字不漏,一个标点也不漏,带着思考读书,眼睛看,大脑想,眼睛不要离开书本;他又对学生说,读重点段时,看哪些词最关键,划出来,留下思考的痕迹。这不仅是读书方法的引导,也是对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于老师的课堂的的确确是“读”的课堂,学生在朗读激情的支配下,以个性化的方式,感悟着语言文字;在还原语言形象的过程中体会着语言的情感,觉悟着文本的极具隐蔽性的生命意义;在“读”这一感性的学习方式下,又以理性的思考触摸文字背后的含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着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而这一切都是“读”的结果,是探究性阅读的结果,是课堂阅读价值的深刻体现。
    课堂是学生、文本、教师相互作用、共创生命意义的对话;是生命价值,文本价值,探究价值的发现,是三者在相互交融过程中的提升。于老师《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全面而又深刻的揭示了课堂教学的这一价值所在。
    我盼望着这一天,近距离和名师对话的这一天……